親子教養︱孩子愛說「不要」?心理學解析3招化解衝突的溝通術

「該吃飯了!」「不要!」
「快去洗澡!」「不要!」
「準備睡覺囉!」「不要不要不要!」
是不是覺得每天都在上演這種對話?孩子愛說「不要」,其實是成長過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。從2歲左右開始,他們開始發現「我不是你說什麼我就做什麼的人」,會透過拒絕來表達自己的意見,這也是一種獨立意識的展現。
雖然讓人抓狂,但這個階段對孩子來說很重要。只要掌握幾個溝通小技巧,就能幫助孩子慢慢建立界線感,同時讓親子關係更順。
家長最常犯的3個錯誤回應
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說「不要」,直覺反應就是強硬回擊:「你現在就要去!」、「我說不行就是不行!」這種做法常常讓孩子更激動,結果兩邊都不開心,什麼也沒解決。
另一個極端是選擇妥協,「好啦好啦,不吃就不吃」、「那就再玩一下下…」這樣孩子很快就發現:「只要我說不要,大人就會讓步」,久而久之,反而變本加厲。
還有些家長因為太累,乾脆選擇忽略,「隨便你,愛怎樣就怎樣!」但這樣容易讓孩子感覺被冷落,甚至會用更激烈的方式來吸引注意。
這三種回應,都不容易真正解決問題。
閱讀延伸>>>>3 歲後愛頂嘴?看見背後原因,4招接住孩子壞情緒!

3個有效化解方法,讓親子溝通更順暢
1.給選擇權,讓孩子感覺被尊重
很多時候孩子說「不要」,不是故意唱反調,而是想要有點決定權。這時我們不妨換個方式,給他「選擇的感覺」。
比如說:
- 「你想先刷牙還是先洗臉?」
- 「今天想穿紅色衣服還是藍色的?」
- 「想要5分鐘後收玩具,還是10分鐘後?」
這樣做的好處是,孩子感受到被尊重,同時你想要達成的目標(刷牙洗臉、穿衣服、收玩具)依然能夠完成。記住,選項太多反而會讓孩子更猶豫。2到3個選擇最剛好,,既不會讓孩子太難選,也能讓家長掌握方向。
2. 用正面語言,引導孩子往你期待的方向
如果你常常聽到自己在說「不要跑、不要吵、不要玩食物」,那可以試著調整成正面語言來試試看。與其說「不要亂跑」,不如說「我們用走的」;與其說「不要大聲」,不如說「我們小聲說話」;與其說「不要玩食物」,不如說「我們好好吃飯」。
正面語言能讓孩子更清楚知道你期望的行為,而不是只知道什麼不能做。孩子的語言理解還在發展中,直接告訴他「你可以怎麼做」,會比只說「不能做什麼」來得更清楚明白。
3. 接住情緒,再慢慢溝通
當孩子說「不要」時,有時候不是在挑戰權威,而是情緒還沒準備好。這時先接住情緒,比什麼都來得重要。
溝通可以分三個步驟:
- 先同理:「我知道你還不想洗澡,因為你現在正玩得開心,對不對?」
- 再說明:「可是我們今天跑了一整天,身體有點髒了,洗完澡會比較舒服。」
- 最後提供協助:「要不要媽媽陪你一起洗?還可以玩泡泡喔!」
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,他就比較容易願意配合。記得,同理不等於妥協,我們可以接納孩子的感受,但還是能堅持必要的原則。
延伸閱讀>>>>【兒童學英文不靠獎勵】讓孩子愛上學習的3個實用方法,爸媽一定要知道!

改變從「一次成功」變成「每天一點點」
孩子的「不要期」其實是他們建立自我、學習界線的起點。這個過程很需要家長的耐心與陪伴。不需要每次都做到完美,也不需要每句「不要」都馬上解決,但只要慢慢練習、溫柔堅定,就能幫助孩子從「本能拒絕」到「學會合作」。
下次當孩子又說「不要」時,不妨試試其中一個方法,也許你的回應不同了,孩子的反應也會跟著改變。
很多爸媽也會發現,不只是吃飯、洗澡會被拒絕,孩子對「學英文」常常也是一句「不要」就打發,尤其是當課程太無聊、教材太難時,抗拒感自然更強。其實,學習也需要講求「溝通方式」。如果能從孩子的興趣出發,讓他們在輕鬆互動中接觸英文,就更容易培養主動學習的動力。
51Talk 的兒童線上英文課程,就像在聊天中自然學英文,搭配 25 分鐘短時設計,剛好符合孩子的專注力。加上外師一對一全英語引導,能幫助孩子慢慢敢開口、建立自信。不妨讓孩子試上一堂,讓英文不再是壓力,而是一種期待。
看51Talk真實用戶見證分享>>>>連續一年開口練習英文,4歲也能與外國人輕鬆交流!-真實用戶專訪
立即領取>>兒童線上1對1英文體驗課,完成體驗限時送【24堂自然發音動畫課】!
立即申請-免費兒童英文體驗組合
讓孩子快樂學習,勇敢開口,擁有與世界對話的能力!
